查看原文
其他

命中这三点,你可能不适合做产品经理!

管培圈 2022-06-16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唐韧 Author 唐韧

▶ 欢迎投稿,讲讲你的职场故事,有偿原创
▶ 海归群、国内群开启,无套路进群,见文末

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核心职位之一,产品经理发展快、薪酬高,所以超多小伙伴打破头,也要冲进去!但,产品经理真的合适你么?

今天咱们不谈原型设计、不谈技术实现,只是从产品经理的实际工作内容看,哪些人可能不适合做产品经理?当然,阅读完本文的另一种可能是你发现,自己还蛮合适的产品经理的啊!那么,恭喜你,这就是你的宝藏职场区

不适合做产品经理的人

作者:唐韧 |  编辑:樱桃桃

这个话题我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写。写了,怕伤害一些同学对产品的热情;不写,又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是认识不清的。

所以,对这篇文章的构思非常谨慎,我会尽量以客观的角度,来谈谈我认为哪些人不适合做产品经理。当然,也仅从我的实际经历出发,不构成绝对的参考意见。

为什么会有这个话题?

一来我和很多产品经理在线下打过交道,二来在线上也收到过很多产品经理的提问。从他们的性格特点、思考方式、行为方法上,我总结了三点,具备这些特点的人,可能不太适合做产品经理。

凡事无绝对!并不是说,具备以下任意一点就不适合做产品经理了,因为人是多样性的,也是会变化的。

如果不幸命中以下一条或几条我认为恰恰是一次反思和提升的机会。如果单看文章就被一条或几条吓跑了,那说明你真的不太适合做产品!

1


玻璃心

第一条就不用多说了。感情太脆弱,受一点挫折或打击就容易全盘放弃的人,不适合做产品经理

产品经理相对于其他专业职能,面对问题的复杂度和密度可能都要高一些,不仅是对于事情本身,还包括人。

尤其是与人打交道,每天跟开发互撕,跟运营互扯,被老板批斗,被用户质疑,没有一颗大心脏,怎么受得住这种折腾!

我遇到过一些产品经理,他们本身挺聪明的,但是在这种激烈的工作状态下,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。我说的摧残,是真的受到打击和迫害的那种

以至于,每当他们上需求评审会就像上刑场一样,只要开发一张嘴,就觉得对自己的审判开始了,处处胆战心惊。时间一长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
更可怕的是,这类人的自愈能力还不行。有的人接受过这种打击后,能够自我完善和修复,而玻璃心的人可能从此一蹶不振,开始怀疑人生。

如果内心承受力和抗打击能力不行,做产品肯定会心累,而一旦心累,这就不是一件可持续的事情。不仅是心理,生理也会受到影响,我相信很多有过这种经历的人都有同感。

有一段时间,我把做产品的过程当成一场战役。

对事对人都像是一场激战,每一次搞定问题就像是占领了一个高地,当全部征服时,那种获得感是很强的,虽然也很心累,但事后看都是好的。

有人会问,到底是内向的人适合做产品经理,还是外向的人更适合。其实在我看来这不重要,内向的人可以很强大,外向的人也会很脆弱。

我算是一个内向的人,但我觉得我的内心还是比较强大的。

2


缺乏行动力

等待、观望,这是一类人的行为特点。

就拿提问这事儿来说吧,我收到过很多读者的提问,问题基本分两类,一类是动过脑子的,一类是不动脑子的。

第一类先说动过脑子的提问:这类问题通常都有一个特点,即自己亲身经历,并且尝试过解决方案,得出过初步结论,但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或者希望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
例如之前一个同学要做晋升述职,把准备好的 PPT 发给我看,并且自己预演过几次,为了提升成功率,想问我一些改进建议。

对于这件他已经实际采取了行动的事,我能做的就是帮他提炼出关键点并强化。

所以,最后我对他工作成果那一页提供了优化建议,首先是将结果数据化,其次是将个人贡献与产品业务价值挂钩,然后就是在 PPT 表现形式上突出重点。

事后,他的述职结果比他预计的要好很多。对于这个例子,其实对于他和我来说,都是一次提升的机会,好问题是相互成就的。

第二类提问就是那些不动脑子的:这类问题也有一个特点,即自己没有尝试过去调研、去实践,没有一手的经历,而只是把问题当问题。

例如有问我 PRD 怎么写的,有问我用户体验地图应该怎么做的,还有问我原型图应该怎么画的。对于这种问题,我往往收到的就是一个概念,没有任何营养。

在我看来,这些都不构成问题,概念不懂就去查,百度谷歌上信息很多,先建立基本认知,然后再动手尝试,大部分情况下,只要动手去做,很多问题都不构成问题。

有些产品经理,喜欢等待,希望有人能告诉他们全部,希望有人能带着他们一步步走,缺失行动力,需要被推着或赶着走,这类人,也不太适合做产品经理。

为什么?因为没有解决问题的动力,没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,缺失了这两点,都反映在行动力上。

发现问题、定义问题、解决问题、复盘经验、形成方法,这难道不是产品经理应该做的么!可是我发现有一部分人,只停留在了“发现问题”这个阶段。

3


没有好奇心

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,也是几乎很难改变的一点,因为“好奇心”这个东西是写入每个人的底层“操作系统”里的。

说培养好奇心的,我觉得都是在扯淡。就像把一个内向的人培养成一个外向的人一样,有些东西就是“写死”的,它不是bug,就是天然的存在。

为什么我觉得好奇心很重要,因为这是驱动行为的原动力。有好奇心的人,当他们遇到未知时,如果不搞明白,他们会难受,是真的会难受。

在这种“难受”驱使下,他们会尝试很多的方法去消除这种“难受”,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会收获很多知识并获得很多能力。我身边那些厉害的人,几乎都是好奇心极强的人。

从另一方面说,有好奇心的人都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,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,他们会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,因此他们也能发现很多机会。

而没有好奇心的人,比较容易满足于现状,“已知的就够了”,是他们的认知方式,“差不多就行了”,是他们的判断标准。

好奇心虽然不能培养,但可以刻意训练,虽然不能内化到性格里去,但可以成为一种工具,就像人天生不会飞,但是可以借助飞机上天一样。

多问几个为什么(问自己),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同一件事情,多和不同的人聊聊同一件事情。

这三个方法看似简单,真正去做了的人,一定会发现受益无穷。还是那句话,三分之一的人能看懂,再三分之一的人能行动,再三分之一的人会重复行动。

我算是一个比较有好奇心的人,上小学时电脑刚出现,我就极度好奇地去接触,学校第一个电脑兴趣班我就报了名,而且在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了盲打。

后来做技术,学完后端又对前端好奇,学完 Android 又自学 iOS,研究了很多 Android 的系统源码,也是因为不把这些搞明白会难受。

然后做产品,到现在,我依然觉得自己处于“无知”状态,放眼望去还有很多东西想去搞明白,因为不知道,会难受。

写在最后

产品经理是一个很锻炼人的职业,有人很痛苦,有人很开心,有人很失落,有人有成长。

适合或者不适合,其实就在一念之间,内心脆弱、不愿行动、缺乏好奇,这些虽然重要,但不是决定因素。

关键还是我们最自己的认识是否足够深刻。如果真的认识自己,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事做不了,但也会了解,自己原来可以做那么多事。

更多求职干货,欢迎关注管培圈公众号,记得给我们点赞哦!

管培圈往期干货/求职咨询服务


1.商业动态:一周名企商业动态 

2.职场分享:百度的产品经理都在做什么☜

3.职场分享:文科生在腾讯能做什么?☜

4.知识分享:零基础准行数据分析靠谱么☜

5.管培故事:我在世界著名服装零售公司做管培生☜
6.管培故事:保险公司总部管培生初体验☜

7.面试干货:面试必点:面试前的十二时辰☜

8.求职鸡汤:应届生找工作常犯的七个错误☜

如果你有求职方面的困扰,不防联系圈圈,通过专业的力量为你加油打气!

管培圈求职群,你值得拥有!

管培圈求职群:求职信息共享、小伙伴抱团打气、Link优秀的海内外小伙伴。管培圈不讲究套路,直接添加微信入群。

1.海归抱团群:圈里超多优秀海归小伙伴 ☜点
2.国内秋招群:五湖四海优秀小伙伴集结☜点

圈圈工作时间为工作日10:00-19:00!加群备注:学校-毕业时间-专业,例如“华威20-市场”“北航20-机械”(不备注不予以加群哦~)

你点的赞,都是圈圈分享干货的动力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